去年冬天,我在游戏论坛刷到《我的王朝》的预告片时,正裹着毯子嗦泡面。画面里那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人,蹲在田埂上数麦穗的样子,活脱脱就是我老家二舅爷年轻时的模样——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自己心跳漏了半拍,泡面汤洒在键盘上的狼狈样。
创建角色时我手抖选了"寒门书生"开局,结果被扔在漏雨的茅草屋里,系统提示要先给里正交三斗粟米当"房屋修缮费"。我盯着仓库里仅有的五斗存粮,突然理解了崇祯皇帝当年为什么会被李自成逼到煤山上吊。
记得第一次见到穿着锦缎的世家公子时,他骑的马把我摊位踹翻的瞬间,游戏音效里突然响起《十面埋伏》的琵琶声。这细节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——原来阶级压迫真的是能"听"得见的。
登基年份 | 处决人数 | 民生指数 | 叛乱风险 |
景元三年 | 27人 | ★★☆ | 高危 |
景元五年 | 153人 | ★☆☆ | 临界 |
有次为了推行"摊丁入亩",我不得不把从小跟着我的书童送进诏狱。那天晚上游戏里的月光特别亮,照在御书房的地砖上泛着青光,像极了《资治通鉴》里写的玄武门之变前夜。
游戏最绝的是奏折系统。某天批到幽州刺史的请安折子,乍看全是"圣躬安否"的废话,但把每列第七个字连起来读,赫然是"漕粮被扣速救"。我翻出半年前的河道监察报告对比,才发现运粮船早就沉在泗水了。
有回我在早朝时故意把茶盏摔碎,就为看大臣们的瞳孔收缩程度——这招是从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里学的,没想到真在游戏里揪出了贪腐集团。
为了让江南织造局多交三成税银,我不得不先批准他们用孔雀羽线织龙袍。结果第二年春天,岭南进贡的珍禽里就混进了染色的家鹅。这种环环相扣的蝴蝶效应,比任何经济学教材都来得生动。
游戏里的灾荒事件更让人揪心。当饥民开始吃观音土时,背景音乐里的埙声会变得时断时续,就像垂死之人的喘息。有次我咬牙开放了皇家猎场,结果三个月后就在奏折里读到"有匪人射鹿为号"的叛乱预警。
最震撼的是某次夜宿文渊阁,忽然听见屋脊上有细碎的脚步声。点亮烛台时,恰巧看见窗纸上闪过带刀侍卫的影子。《贞观政要》里说的"君王无安枕",在这一刻变成了切身的体验。
如今我的年号已传至第三代,偶尔还会去皇陵给那个替我挡过毒酒的侍卫扫墓。游戏里的夕阳照在碑文上时,远处传来新科进士们吟诵《洛神赋》的声音。这让我想起《东京梦华录》里的场景——原来盛世的模样,终究是要用无数个体的命运来织就的。
窗外的雪又下大了,我揉了揉发酸的手腕,看见游戏里的年轻皇帝正在御花园逗弄一只狸花猫。那只猫突然窜上宫墙时,他眼里闪过的落寞,像极了当年在茅草屋里数麦穗的少年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