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午后,我蹲在飘窗边给自家橘主子梳毛,突然想起游戏里那只缅因猫还没喂食。阳光穿过纱帘在猫毛上织出金线,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在这个瞬间变得模糊——这大概就是当代铲屎官的双重修行。
三年前刚开始玩《猫咪公馆》时,我连猫草和化毛膏都分不清。游戏里那个空荡荡的玻璃房子,如今已经变成八层猫爬架纵横交错的豪华宫殿。这里有二十三个性格迥异的住客:
暹罗侦探 | 每天准时巡查每个房间 | 必须保持环境整洁 |
布偶公主 | 只肯睡天鹅绒猫窝 | 下午茶需要银质餐具 |
三花侠客 | 喜欢藏在纸箱里突袭 | 定期更新藏身处 |
这些虚拟主子的脾气,倒和我家那只把沙发抓成流苏款的祖宗如出一辙。游戏里试错的成本可比现实低多了——上周给新来的德文卷毛喂错零食,重启存档就能补救,要是换成现实中的猫,怕是早就吐毛球了。
这些从游戏攻略里学来的技巧,居然让我家猫抓板的损耗率下降了40%。现在客厅那面猫墙的构造,活脱脱就是游戏里S级猫房的现实复刻版。
游戏里的亲密度进度条教会我很多微妙信号:尾巴下垂45度代表需要空间,耳朵平贴却蹭手心是矛盾的示好。有次现实中主子突然拒绝进餐,我立刻想到游戏里波斯猫绝食的隐藏剧情——果然在食盆底下发现了蟑螂尸体。
这些来自《猫咪医学百科》和游戏支线任务的知识,让我在凌晨三点处理突发状况时不再手忙脚乱。上个月邻居家的美短中毒,我还靠游戏里学的催吐方法争取到了送医时间。
现在给游戏里的英短梳毛时,手指会不自觉地模拟真实梳子的触感。现实中的猫似乎也察觉到这种联结,有次我正布置游戏猫房,它突然跳上键盘按下确认键——也许在某个平行宇宙,我们都在经营着对方的猫生。
窗外飘来烤鱼的香气,游戏里的波斯猫正用爪子拍打投食按钮。我保存进度起身开罐头,听见现实与虚拟世界同时响起满足的呼噜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