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上周去东单约会差点迟到,就因为在地下车库转了三圈没找到车位。现在学聪明了,每次出发前都要做足功课。
周六下午三点商场停车场就像春运火车站,但要是你能在10:30前到达,经常能享受「车少位多」的VIP待遇。我手机里有张自制的「商圈车位潮汐表」:
商圈类型 | 空闲时段 | 爆满时段 |
购物中心 | 10:00-11:30 / 14:00-16:00 | 12:00-14:00 / 17:00-20:00 |
写字楼区 | 19:00后 | 8:00-10:00 / 17:00-19:00 |
用某德地图的卫星图层找那些藏在巷子里的停车场,上次在国贸后面发现个机关大院,5块钱能停整天。记得要确认:
上周亲眼看见两辆车为抢车位差点剐蹭,其实掌握这几个技巧能避免90%的冲突。
进停车场先别急着下地库,学学我的「三圈法则」:
看到有人提着购物袋走向电梯时,马上减速跟住。我有次数着购物袋数量预判成功:
去年我的车门在停车场被撞凹,修了2000块。现在看到这些车位绝对不停:
上次停在一个看似平整的车位,取车时发现:
有次看电影到凌晨,取车时发现隔壁车玻璃被砸,吓得我连夜整理了「夜间停车三部曲」:
危险区域 | 安全替代方案 |
监控死角 | 选择路灯与摄像头交叉覆盖位 |
偏僻角落 | 停在值班岗亭视野范围内 |
记得把行车记录仪调至停车监控模式,在后视镜上夹个挪车电话牌——有次保安说就是因为这个,小偷觉得车主就在附近没下手。
上个月暴雨天去接人,停车场变成「水帘洞」。现在我的雨天停车包里常备:
车轮压着车位挡杆停最稳,既能防溜车又能避免底盘进水。有次看到辆特斯拉泡在水里,车主正挽着裤腿推车...
我发现在商场B2层转角处的车位总是很快被占,后来才明白是路径依赖效应。现在专攻这些冷门区域:
最近发现个新规律:带儿童推车的家庭往往选择离电梯口第三到第五个车位,这个区间最容易捡漏。看着后视镜里女儿啃着新买的冰淇淋,我知道今天的停车战役又打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