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在朋友家看到Switch吃灰的卡带盒,封面那个水墨风的"WILL"字样让我眼睛一亮。作为三周目通关的玩家,我当场就抱着机器窝在沙发里重刷了三个小时。这游戏就像藏在书架深处的精装书,每次翻都有新发现。
第一次打开游戏时,我被满屏的汉字词条晃得眼晕。直到第三天凌晨两点突然开窍——原来这些飘着的文字块,是能像拼七巧板一样组合的。
错误操作 | 正确思路 |
按时间顺序排列所有词条 | 优先处理带特殊符号的段落 |
执着于单主角故事线 | 注意不同角色词条的墨水颜色差异 |
游戏里的自动存档其实有情绪记忆功能。有次我故意把张京民的剧情往BE方向调整,结果后续三章其他角色的对话都带着火药味。后来重开时保持正向选择,居然解锁了隐藏的茶室场景。
记得基友阿杰卡在纹青的摩托车追逐战整整一周,后来发现要把"后视镜"和"暴雨"这两个词条同时拖到第三顺位,才能触发关键的闪避动作。
通关后重看角色介绍页面,那些星星点点的装饰图案其实是可交互的密码盘。用触屏按特定顺序点击,能解锁开发组的手绘分镜稿。有个彩蛋需要连续点击大狸子耳朵17下——别问我是怎么发现的。
角色 | 解密线索 |
文老师 | 钢笔笔尖的磨损方向 |
卡洛斯 | 外套第三颗纽扣的纹路 |
戴耳机玩的时候,左声道偶尔会传来倒放的水滴声。后来用音频软件分析,发现这些片段拼起来是某段关键对话的镜像版本。游戏里下雨场景的雨声强度,其实对应着不同世界线的动荡程度。
现在每次听到地铁报站声,都会想起游戏里那班永远晚点的13号线。某个雨天经过朝阳公园站时,恍惚间觉得站台长椅坐着穿校服的少女,转瞬又消失在人群里。这可能就是《WILL》的后遗症——让人习惯在现实里寻找词条拼合的痕迹。